一、熊天霞
熊天霞家发生意外事故后,作为独女的她秉持百善孝为先的家风精神,毅然辞去了工作,担负起了长期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的重担,细致耐心任劳任怨。为了不让父亲的肌肉萎缩,也为了不让父亲由于一直躺在床上不动而生褥疮,她和家人每天按时给父亲翻身和按摩。她的儿子现在读初三,女儿在上幼儿园。以前,熊天霞的爷爷和父亲经常教育她:“在家一家人要和气、要懂得尊老爱幼,在外要团结邻里、帮助有困难的人。”她始终牢记爷爷和父亲的教诲,并以自身为榜样影响着她的子女。
二、郑丽
郑丽总是以一个女性宽广的胸怀去抚平长期患病丈夫的情绪,时时刻刻用言行举止温暖着全家人的心灵。在丈夫住院期间,婆婆又患病住院,她都坦然面对,坚守亲情,对丈夫对婆婆都不离不弃,既照顾丈夫又照顾婆婆,每天晚上帮老人洗脚、擦身子,对丈夫也悉心照料。在她的精心服侍下,将丈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,婆婆也脱离了生命危险。就在丈夫和婆婆还在恢复期,婆婆又患上了脑梗,郑丽再一次的感到无助,因丈夫的神志还不稳定,时好时坏,公公也是视力一级残,但她从不言弃,无怨无悔,继续用孝心和细心为家庭护航。
三、庄成余
庄成余坚守百善孝为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,她坚信孝亲敬老是营造幸福家庭的基石。生活中,她30年如一日的照顾公公婆婆。今年老人几乎瘫痪,应对两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,她没有怨言。
四、张同发
张同发幼时由哥哥张同盛抚养成人,他一直铭恩在心。哥哥患有长期性疾病,造成家境贫困。张同发成家后,不忍心哥哥一个人孤苦伶仃的生活,便主动承担照顾重任,从日常生活到看病就医,细心照料,不曾抱怨。即使在自己伤病休养期间,也坚持照顾哥哥生活,不离不弃。三十年如一日,张同发用点点滴滴的付出践行孝悌的真谛,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回报兄长的抚育之恩,用进取向上、互敬互爱、积极乐观的家风精神影响着周围的村民,得到了邻里的一致好评。
五、胡平
胡平既要外出上班,也要种3亩田,同时把84高龄的老母亲饮食起居照顾得井井有条。2012年7月2日,胡平的丈夫杨再洪(转业复员军人、中共党员)因突发脑梗,瘫痪在床,痛不欲生时,胡平对他不离不弃、每天坚守在他身边监护,耐心开导病中的丈夫。当作为困难户家庭的邻居突生大病,家中基本生活都难以为继时,胡平除了自己捐赠食物、衣物外,还动员其姐妹捐钱、捐物。